#近代史故事#
中条山战役发生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,是国民政府军在山西南部中条山地区对日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役。中条山位于晋南、豫北交界处,战略地位重要,是黄河以北的战略要地。
中条山位于晋南、豫北交界处,东北接太行山,西北邻吕梁山,为黄河以北战略要地,有屏障洛阳、潼关的重要作用。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,随着山西各主要关隘的相继失守,中条山的战略地位愈加重要。
对中方来说,占之,即可以此为根据地,瞰制豫北、晋南,屏蔽洛阳、潼关。进能扰乱敌后,牵制日军兵力;退可凭险据守,积极防御,配合整个抗日战场。
就日方而言,得之,即占据了南进北侵的重要“桥头堡”,既可渡河南下,问津陇海,侵夺中原;又可北上与其在山西的主要占领地相连接,解除心腹之患,改善华北占领区的治安状况。所以,中条山地区被视为抗日战争时期“关系国家安危之要地”。
1941年5月7日,日军为夺取这一要地,进而控制黄河北岸、窥视豫北,集结十余万兵力,采取两翼钳击、中间突破战术,由东、北、西三个方向在航空兵的支持下,向据守在中条山内的中国军队发起大规模进攻。
中国军队虽然兵力众多,但由于事前准备不足、又缺乏统一指挥,加之军队部署不当,难以形成有效的防御体系。5月8日,日军突破正面阵地,垣曲失陷,中国军队被分为东西两部分。12日,日军占领黄河各主要渡口,完成对守军的四面包围。
27日,平陆、垣曲、高平等地区全部失陷,中条山地区被日军完全占领,中国军队被迫退出,其中大部分兵力退往黄河以南,突围的进入吕梁、太岳及太行山区,少数转入敌后。
为啥说事前准备不足、又缺乏统一指挥?这里就要提到中条山战役的指挥者了,彼时,中方的总指挥参谋总长为何应钦(本应是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,因拒绝反共被蒋介石软禁),但仅仅是挂名罢了,实际战场上由曾万钟等将领负责具体指挥,但他级别低,都是各打各的,没有协调性。
日方指挥官为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中将,带领的部队兵力约为10万人,包括第33、36、37、41、21、35师团等6个师团,以及独立混成第16、9、4旅团,骑兵第4旅团一部及第3飞行旅团。另有资料指出,日军进攻中条山的兵力有6师3个旅团,兵力不足10万。
而中方参战的部队,包括第5集团军(司令曾万钟)和第14集团军(司令刘茂恩),下辖多个军、师,人数在17—20万之间。
中条山战役以中国军队的迅速溃败告终。中国军队在此役中损失惨重,根据中方统计,牺牲和被俘人数达7.7万人(另有说法为牺牲4.2万人,被俘3.5万人),遗弃大量武器装备。日军则宣称其伤亡仅数千人。
战役的失败改变了山西乃至华北的抗战格局,迫使国民党退守黄河以南,失去了其在华北的最大一块抗日前哨阵地,进一步压缩了国民党在华北的势力范围。与此同时,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日渐成为华北抗战的主要力量。
中条山战役中的著名将领包括:唐淮源,第3军军长,云南江川人。他率领的第三军在中条山战役中遭受了日军的围攻,最终因部队伤亡惨重,三次突围均告失败,唐淮源悲愤难抑,举枪自尽,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,并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。
寸性奇:第12师师长,云南腾冲人。他跟随部队走上了抗日战场,因战功升任陆军第三军第12师师长。在中条山战役中,他率部与日寇进行了坚决的战斗,最终在激战中双腿被炸断,自知无法突围,遂拔剑自刎,壮烈殉国。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。
武士敏:第98军军长。他积极率部奔向抗日战场,因作战有功被晋升为98军军长。在中条山战役中,他率领的98军成为战场上的一支劲旅。终因寡不敌众,他率部被迫进行突围,不幸被敌人机枪子弹打中,壮烈牺牲。后被晋冀鲁豫边区党政机关追认为革命烈士,并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。
王竣:新编第27师师长,陕西蒲城人。他主动请缨上阵杀敌,升任中国军队新编第27师师长,并奉命率部开进了中条山。在中条山战役中,他率部与日寇进行了浴血奋战,不幸身受重伤,最后壮烈牺牲于台岩阵地上。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,并名列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。
梁希贤:新编第27师副师长,陕西梁家源人。他率部参加了中条山战役,在与日寇的血战中伤亡惨重。在弹尽粮绝、处境危机的关头,他仍然死战不退,坚守台寨阵地。在日寇大批士兵蜂拥而至的最后关头,他投入黄河自尽。
陈文杞:新编第27师参谋长,福建莆田人。他主动请缨上战场杀敌,作为27师参谋长的他参加了中条山战役。在激战中,他不幸牺牲,为抗日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。后被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。
此外,还有金述之(第3军军械处少将处长)、金崇印(第17军少将参谋长)、万金声(第15军少将附员)、张世惠(第14集团军参谋处少将处长)以及刘克信(河北民军少将参谋长)等将领也在中条山战役中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精神,为抗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中条山战役的主力军是当时的中国军队中号称“楞娃”的陕西军队。这些部队在长达3年的中条山保卫战中,坚守风陵渡等要塞,与日军进行了顽强的战斗。包括陕军高桂滋的十七军,在横垣大道的防守中,八十四师展现了强大的防御能力。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,他们坚守阵地,利用地雷等土办法有效地击退了日军的坦克部队。
八十四师的官兵们以逸待劳,兵精粮足,愿意与日军打消耗战,使得日军在多次进攻中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。
以孙蔚如为首的西北军部队,该部队由驻关中的西北军组成的国民革命军第31军团,后改编为第4集团军。孙蔚如指挥的第31军团(后改编为第4集团军)在中条山浴血奋战,打退了日军对中条山的多次轮番进攻。这支部队在中条山地区粉碎了日军的多次进攻,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守卫了关中平原的安全。在六六战役等关键战斗中,西北军将士不怕牺牲,浴血奋战,展现了极高的战斗力和牺牲精神。
有部电视剧《河山》就是讲陕军在中条山战役的故事,电视剧整体质量可以,有兴趣可以去看看!